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您现在的位置:零部件网>技术首页>

第四轮铁矿石*合同价格谈判僵持仍无结果

2006
04-05

09:39:54

分享:
368
来源:
虽然去年签订的铁矿石*谈判合同已经于4月1日到期,但宝钢与铁矿石供应*之间的第四轮铁矿石*合同价格谈判仍无结果。据悉,目前中国和外国供需双方仍对供求关系“各执一词”,而欧洲方面则已经基本接受了*的提议。

政府不介入谈判

目前,铁矿石贸易的“僵持”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澳大利亚外交外贸部澳中自由贸易组谈判代表卫力昨天对《*财经日报》表示,谈判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企业的事情,政府不会介入。

*总理*在出访澳大利亚前接受当地主流报纸《澳大利亚人》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政府不会介入谈判。

中国*和国家*日前曾联合发表声明,正式表达了对铁矿石*协议价格谈判“高度关注”的态度,称中国政府不能容忍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政府表达的是“关注”,但不会“介入”谈判,具体的合同价格还是由企业独立地进行谈判。

对于外国提价的传闻,*和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人士也明确表示这样的举动违反惯例和*的定价规则。

三大矿石供应商之一、澳大利亚矿业*必和必拓公司(BHPBillinton)墨尔本总部新闻发言人埃文斯(SamanthaEvas)对于这一结果不予置评。上周,矿业公司力拓(RioTintoPlc.)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仍称,预计中国铁矿石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由于铁矿石合同价格的年度跨度以每年的4月1日为界,按照惯例,如果在新年度来临时谈判没有结果,将继续沿用上一个年度的价格。但包括澳大利亚一家当地钢铁企业在内的一些钢铁企业曾预期,只要合同中有细节支持,即便谈判结果未定,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供应企业很可能自4月1日起将亚洲钢铁厂的合约定价上调15%到20%。

三大矿石供应商之一的一位高层对记者明确表示,如果4月1日仍没有结果,将仍按照去年的价格执行今年的合同,待价格谈成后,再进行“多退少补”。

中国需求放缓

昨天,上述三大矿石供应商之一的高层告诉记者,目前供应方依然认为铁矿石市场是供不应求,因为现货的价格依然高于*合同的价格10多美元,而现货的价格正是反映了现在的供求关系。

然而,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邹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于前年的供不应求,目前的现货价格已经比前年降低了10%左右,预计今年年底,现货的价格将与目前*合同的价格没有什么区别,“作为*合作的供需两方,供应商应该考虑长远利益,考虑长远的供需关系。”

山西新临钢铁有限公司副总卫国雄告诉记者,本月初,公司就有一批属于*合同的铁矿石要到货,但目前,外方还没有提价的要求。而对于现货,卫国雄称目前已经暂时停止进口,因为“太贵了”。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10日,铁矿石港口库存3300万吨左右;铁矿石企业库存1000万吨左右,国内矿山库存400万吨左右。铁矿石库存量完满足我国钢铁企业两个月的生产。

*负责人表示,2005年消耗铁矿石12.5亿吨,而铁矿石产量在13亿吨以上,因此,从范围看,铁矿石供需基本平衡。

更加重要的是,国家已经明确把钢铁列为过剩产能行业的*位。据了解,列入淘汰目录的生铁产能达到4300万吨以上,将相应减少铁矿石需求6000万吨左右。

除了一直对外要求“降价”,整顿国内混乱的铁矿石进口市场,尤其是现货市场也成了当务之急。拥有行业协调作用的钢铁工业协会和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已经将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由去年的118家减少为99家。

据海外媒体报道,巴西发展工商部长富兰在圣保罗时宣称,欧洲钢铁企业可能将接受铁矿砂*12%~15%。

而作为谈判主力的中国宝钢集团,其上市公司宝钢股份总艾宝俊曾公开表达过“不*”的基本态度。艾宝俊称,*合同谈判应超出简单的供求关系,致力于寻求两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3月30日,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国印度的国有金属资源贸易公司(MMTC)与中国、日本和韩国钢铁制造商续签有效期为5年的铁矿石*出口合约,并从3月31日起生效。

同时,中国钢厂的铁矿石进口渠道也正随着俄罗斯、乌克兰、印尼、蒙古等国家积极进军中国市场而逐步拓宽。而且,中国已经开始另觅供应途径,其中包括南非、哈萨克斯坦和朝鲜。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百分零部件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百分零部件网,https://www.100lb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