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零部件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数字化 智能制造推动有色金属行业转型升级

2020-07-06 09:08:27前瞻产业研究院阅读量:2000 我要评论


导读: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为5841.59万吨,同比增长2.70%。规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工业平均2.5个百分点。

  【兴旺宝五金网 国内新闻
 
  1、生产保持增长,价格震荡回落
 
  国家*数据显示,2012-2019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增速有所放缓。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为5841.59万吨,同比增长2.70%。规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工业平均2.5个百分点。
 
  有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扭转一季度以来同比大幅下降的趋势,全年投资累计增长2.1%,其中矿山投资同比增长6.8%,冶炼及加工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2%,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材料等领域的投资不断加快。
2012-2019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注:2015年产量增速为9.64%。
 
  2019年,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47739元/吨、13960元/吨、16639元/吨、20489元/吨,同比下跌5.8%、2.1%、13%、13.5%。
 
  2020年4月2日有色金属期现价格指数为812点,较2020年4月1日下降了8点,较周期内高点1262点(2017-10-09)下降了35.66%,较2015年11月23日低点704点上涨了15.34%。(注:周期指2011-12-01至今)。
 
  2、下游发展良好,拉动行业需求
 
  我国有色金属的产量保持稳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行业发展态势较好。有色金属是基础原材料,和基建、地产、汽车、家电等领域需求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也就说明如果在我国的基建、地产、汽车、家电等领域发展良好的趋势下,会对我国有色金属需求带来积极作用,并进一步影响有色行业景气度和相关公司的盈利水平。
 
  从2016-2019年,我国房屋新开工情况、汽车产量和彩电产量的情况来看,虽然汽车产量2018年与2019年连续下滑,我国汽车市场整体遇冷;但房屋新开工面积在2018年上涨幅度明显高于2017年,突破200千万平方米,2019年继续维持上涨态势,接近230千万平方米;彩电产量持续上升,2019年达到近190百万台。
 
  综合来看,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下游行业发展态势仍然较好,带动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
2016-2019年中国有色金属下游行业发展概况分析情况
  3、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有色金属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有色金属及合金行业遵循“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推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扶持稀有金属及新兴领域发展等相关政策。
 
  2016年10月18日,*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期,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四化同步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潜力和发展空间依然较大。“十三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显著进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到“十三五”末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2019-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化相关政策汇总情况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有色金属产业供给侧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环保政策的日趋严厉和劳动力资源紧缺程度的不断吃紧,加快发展与实施智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正在成为业内的共识及奋发的方向。
 
  目前新一轮的工艺、设备乃至管理项目的重心更加关注新技术、新管理方法、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应用,许多企业通过升级改造开始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的同步发展。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团队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方法,对现有人工生产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从根本上解决炭素与焦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污染问题及智能化产业升级。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案例分析情况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对于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实现数字化和工业智能制造也是有色金属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对于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原标题: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化+智能制造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百分零部件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