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零部件网>新闻首页>市场行情

“氢旋风”来了 燃氢发动机“氢”装上阵还面临挑战

2022-03-17 14:15:19智能制造网整理阅读量:135 我要评论


导读: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也被视为最清洁的二次能源,将用于商用车、乘用车、船舶、火箭等广阔的场景,肩负起节能降碳重任,助力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

  【百分零部件网 市场行情】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也被视为最清洁的二次能源,将用于商用车、乘用车、船舶、火箭等广阔的场景,肩负起节能降碳重任,助力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
 
  现今,在全球各国的低碳转型过程中,氢能都发挥愈来愈重要作用。更甚者,有业内专家将氢能定义为低碳时代的“新能源宠儿”,新能源行业刮起了“氢旋风”。而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也被视为最清洁的二次能源,将用于商用车、乘用车、船舶、火箭等广阔的场景,肩负起节能降碳重任,助力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
 
  氢能源被视为21世纪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从2019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点名推进,再到2021年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氢能产业持续火热,连年成为全国两会焦点话题。而今年的全国“两会”,氢能源依然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近3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氢能产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以及进一步拓宽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领域、行业和区域,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多渠道拓宽氢源,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转化等。另外,氢储运技术、氢能电池、燃氢发动机等产业发展等热门话题,也有相应的建言献策。
 
  可以见得,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作为最清洁的二次能源,氢能显然被看重,肩负起节能降碳重任,氢能发展也将进入快车道。纵观全球市场,已有氢能电池或燃氢发动机用于或试用于汽车、火箭、飞机、船舶等领域。我国2021年氢能电池车保有量为9000台,预计2025年达到5万台,2030年达到100万台。
 
  再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主要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作为燃料,同时日前自主研制的首套产量达到吨级的氢液化系统也已调试成功,并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这意味着今后我国的运载火箭将可以使用国产液氢作为燃料。而国外航空公司设计利用氢能燃烧技术研发的客机也进入试飞阶段,预计不久将投用。
 
  事实上,诸如汽车、船舶等还并非完全是全烧氢燃料,多是氢气与汽油、或柴油混烧燃料,其中原因包括对原有燃油车改装方便,发动机外加输氢气装置即可,减少机器改装成本,也因储氢、运氢、加氢等氢能基础设施少,氢气燃料供应不足,更受到氢能相关技术和关键装备等的制约。
 
  针对此,一方面要开展燃氢发动机系统核心关键装备科技攻关,发展液氢储运技术及关键装备,整合大规模氢制备、液化、运输等产业技术链等,实现氢能的长距离、大规模经济输运储存,并且改变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储氢、运氢、加氢等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氢能供应充足。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低碳、应用场景丰富的新型能源,且也有利于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跨季节存储及运输的优势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愈发受到国际社会和我国的重视。而去年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低成本利用氢能的关键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也预示着燃氢发动机的应用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原标题:“氢旋风”来了 燃氢发动机“氢”装上阵还面临挑战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百分零部件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