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零部件网>新闻首页>行业动态

多家车企涌入千亿动力电池回收赛道

2022-11-16 15:00:36电池联盟 子蕊 阅读量:110 我要评论


导读:而我国首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也已经陆续达到“退役”阶段,这让电池回收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百分零部件网 行业动态】 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长,带来了大量的动力电池。韩国政府预测,到2030年,每年将有67200块电动汽车电池被丢弃。而我国首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也已经陆续达到“退役”阶段。这让电池回收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随着电池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多家车企盯上了动力电池回收这一赛道。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物流部门Hyundai Glovis日前表示,为依靠内燃机发电的偏远岛屿的居民提供废弃的电动汽车电池,以作为发电装置。Hyundai  Glovis将使用废电池制造储能系统并提供电力。
 
  去年,Hyundai  Glovis曾开发出一个专用平台,用于在一个集装箱中运输不同类型的废旧电动汽车电池。通过采用可变轨道结构调整大小,集装箱可以承载不同形状的电池。
 
  而通用汽车(GM)也在近日延长与美国锂离子电池回收商Cirba Solutions的协议,以在2024年之前回收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在特定通用汽车工厂的制造和研究中产生的电池废料。目前,通用汽车已经回收了100万磅电池废料,且随着电动汽车产量的不断扩大,预计该项目将处理更多的材料。
 
  车企纷纷涌入电池回收赛道
 
  除了现代和通用,电池联盟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家车企都在加码电池回收这个巨大的蓝海。
 
  4月,比亚迪在浙江台州成立了一家电池回收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5月,宝马集团宣布与华友循环携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造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创新合作模式,首次实现国产电动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
 
  7月12日,大众汽车美国公司宣布与Redwood材料公司达成协议,在美国回收大众和奥迪电动汽车的电池。此前,Redwood已经与丰田、福特和沃尔沃建立了类似的合作关系,并与松下内华达州工厂、亚马逊等达成回收协议。
 
  9月,汽车投资部门GM Ventures对电池回收公司Lithion Recyclin的A轮融资进行了战略投资,以支持新的GM-Lithion战略合作协议,从而利用 Lithion 先进的电池回收技术实现循环电池生态系统。
 
  10月底,造车新势力爱驰汽车与天奇股份及其参股公司万高(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拟在动力电池运营及服务生态体系构建深度的合作关系,携手共建新能源动力电池运营及售后服务体系,促进回收资源化利用产业闭环。
 
  此外,上汽集团、吉利、大众汽车、日产、本田等车企也有电池回收方面的布局。
 
  千亿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车企的纷纷入局,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电池回收巨大的价值和潜力。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达371.3万辆,同比增长98.48%。
 
  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长,带来了大量的动力电池。韩国政府预测,到2030年,每年将有67200块电动汽车电池被丢弃。而我国首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也已经陆续达到“退役”阶段。这让电池回收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天风证券表示,在中性预期下,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总规模有望达758.4亿元。其中,梯次利用市场规模达313.5亿元,再生利用市场规模达444.9亿元;乐观预期下,预计2030年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和再生利用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048.9亿元。
 
  还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137.4GWh,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容量将达到96万吨。
 
  不可否认,电池回收对于车企、电池厂、第三方回收机构等来说,是块诱人的“蛋糕”。但是,电池回收行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三方回收机构胡乱定价、大部分退役动力电池流入到非正规回收企业及小作坊等。
 
  有行业人士认为,动力电池回收的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同时政策上要更加完善,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原标题:多家车企涌入千亿动力电池回收赛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百分零部件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