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零部件网>新闻首页>政策法规

2则井水测量仪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征求意见

2023-10-11 17:37:18化工仪器网阅读量:98 我要评论


导读:根据国家巿场监督管理总局下达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全国地震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已组织完成《井水温度测量仪校准规范》、《井水埋深测量仪校准规范》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等材料,特向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公开征求意见。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能与水分离,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和完善。
 
  根据国家巿场监督管理总局下达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全国地震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已组织完成《井水温度测量仪校准规范》、《井水埋深测量仪校准规范》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等材料,特向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公开征求意见。
 
  《井水温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井水温度测量仪是重要的地震地下流体温度测量仪器,主要指地震系统地下流体前兆观测站网所用的测温仪。测温仪是一种重要的井水温度测量仪,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地震监测设备。主要作用为记录并上传地震易发区地下流体水温实时变化数据,地震预报人员可据此分析该地区短期内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井水温度测量仪是否经过溯源,将直接关系到地震预报的准确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网运行的测温仪超500台/套(含综合观测仪),这些仪器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观测要求将直接影响数据质量。地震系统目前所使用的绝大部分井水温度测量仪均未经过校准或检定,即井水温度测量仪的测试结果尚不具有溯源性,关键技术指标需得到实验验证。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尚缺少适用于地震监测专业井水温度测量仪的计量技术规范。因此,制定本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本规范将为井水温度测量仪的测试提供技术依据。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范围、引用文件、术语、概述、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并在附录中规定了校准结果记录表参考样式、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格式、短期稳定性校准方法、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根据DBT 32.2-2008《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仪 第2部分:测温仪》的要求,井水温度测量仪(简称测温仪)的测量范围应为0 ℃~100 ℃。因此,本规范适用于0 ℃~100 ℃温度范围使用的地震监测专用井水温度测量仪的校准。
 
  《井水埋深测量仪校准规范》
 
  压力式水位仪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水文、地质、水利部门有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检测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位变化,也用于地下水位测量应用。目前地震行业内关于水位仪的质量检测技术不是十分完善,模拟井孔环境下的测试、环境适应性、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部分测试方法缺乏完整的测试及数据对其可操作性及合理性证明。
 
  参考计量检定部门的有关计量规程,结合地震地下流体水位观测质量控制的特殊要求,开展井水埋深测量仪质量检测方法研究、仪器测试方法相关试验,制订井水埋深测量仪的计量技术规范,实现仪器质量检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切实保障观测仪器的质量,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推进地震观测仪器标准化进程,支撑地震观测数据在地震相关研究探索与实践中的发挥应有效能。
 
  规范中明确,地震系统专用的井水埋深测量仪一般采用压力式(差压、绝压),根据《DB/T 32.1-2020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仪 第1 部分:压力式水位仪》的要求,量程在0 m-10 m,其他量程范围的井水埋深测量仪一般作为研究使用,因此,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在(0~10)m内的压力式井水埋深测量仪的校准,其他类似设备也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
 
  本规范还介绍了井水埋深测量仪示值误差、分辨力、跟踪速度的校准方法,并提出了本规范计量器具控制部分规定了计量特性的校准方法和计算方法,外观和通电检查和其他功能和性能检查的要求和方法,其中功能和性能检查部分主要针对地震系统对井水埋深测量仪的特定要求。
 
  更多内容详情请见附件。
相关资料下载:

附件.rar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百分零部件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