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零部件网>新闻首页>地方新闻

四川省成都市国资委多措并举激活国企科技创新“动力源”

2024-01-05 11:23:18四川省国资委阅读量:108 我要评论


导读:按照现代产业规律和组织机理,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前沿,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重点方向和关键领域,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智产业,服务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国资委大力提升市属国企科技创新能力,以“加减乘除”组合拳,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跑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度”。截至目前,培育国家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5个、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35个,打造科技创新平台69个,组建科创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81支,投资科技型企业400余家,推进重大科研项目55项、研发经费投入较“十四五”初期增长3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在培育科创主体上“做加法”,厚植新质生产力
 
  按照现代产业规律和组织机理,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前沿,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重点方向和关键领域,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智产业,服务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做强创新主体。整合大数据资源,组建成都数据集团,纵向做深数据资产运营服务,横向做宽数据基础设施、数字治理、数字生活板块,承担成都超算中心、成都市政务云等多个重点项目,成功入围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整合国有创投资源,组建注册资本金为100亿元的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围绕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先后投资项目345个、助推企业上市22家、招引全球首批高世代AMOLED生产线和全球首条TFT基Micro-LED生产线项目。成都轨道集团智慧乘客服务应用场景、成都交投集团智慧停车应用场景,分别入围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三等奖。二是做优基金体系。组建科创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产业链子基金等,以“基金+”模式赋能科技创新,抢先布局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投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及潜在独角兽企业160余家。组建20亿元规模成都天使母基金,成功招引海光信息、中航无人机等高能级项目,构建形成“直接投资+基金投资+增值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投资业务体系。三是做实数字化转型。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超前建设运营全球算力前10的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生态,为装备制造等30个领域提供算力服务。拓展国资国企与数字经济相互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成都智算中心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作用,推动成都城投集团建成物联感知运行平台、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汇聚物联数据150亿条,共享18亿条,为近60个城市智慧治理场景应用提供赋能支撑。
 
  在降低科创成本上“做减法”,整体提升质量效率
 
  瞄准打造培育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坚持向上突破向外突围推进科技创新,聚焦成本管理,多方共谋减负“连环招”,突破供给约束,全力打好增资“组合拳”,助力科创企业“轻装上阵”。一是借外力加大信贷投放。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锦泰保险公司创新“高新技术企业财产综合险”“关键研发设备险”等产品,为企业创新提供风险保障39.19亿元。成都银行推出“科创贷”“成长贷”等产品,为近3000户企业提供超260亿元优惠信贷,作为唯一银行类机构获评四川省首批“科技金融创新基地”。成都农商银行创新“科技初创贷”“专精特新贷”等产品,服务科创企业882户,贷款余额121亿元。二是挖内力实现提质增效。强化市属国企“核心主业+培育主业”管理,动态优化一级企业主业范围,引导企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健全“市国资委评价+市属国企评价+第三方机构评价”的“三位一体”后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对项目投资全面复盘,以“精准”评价促进企业全面“体检”,以评促优。加大科技创新考核力度,强化成果运用,以考核结果倒逼企业提效益、提能力。三是集合力降低创新成本。围绕国资经营评价,构建包含创新转型等六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等支持政策,指导创新主体用好用足“加计扣除”优惠支持。探索多元化的研发投入机制,拓宽研发经费投入渠道,多措并举降低市属企业研发成本,推动48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搭建科创平台上勤“做乘法”,全面放大协同效应
 
  链接科创资源,建立创新平台,打造创新高地,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创新链条,共建创新联合体、点燃驱动新引擎。一是搭建多元研发平台。加强对市属企业建立研发平台统筹规划,先后设立了成都国资研究院、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都兴城双碳研究院等,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成都交子金控集团聚焦“区块链”技术研发,积极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发展”全链条创新机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0余项,学术成果200余项,荣获科技进步奖励近20项。二是组建高端创新平台。以“链主企业+”“高校院所+”模式,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川大技转等创新转化平台。指导成都产业集团、成都环境集团等与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建设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42个创新平台,形成国家部级科技奖项成果、国家重点研发项目81项、专利1544项。三是共建成果转化平台。引导成都产业集团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打造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构建“一站式”技术转移中介服务网络,助力平台原创成果既能“沿途下蛋”又能“过程孵化”。推动成都轨道集团联合西南交大组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开展研发项目32项,获得专利34项。其中,轨道智能巡检、弓网监测体系等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创新成果奖16项。
 
  在打通科创堵点上勇“做除法”,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探索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的创新制度保障、人才队伍和容错免责机制,破解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一是健全创新制度体系。用好股权、分红、项目跟投、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激励工具,鼓励市属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指导成都兴城集团、成都环境集团等出台《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技术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等近60项,构建服务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二是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健全管理序列与技术序列相结合的职业发展“双通道”,推动企业加大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育力度,根据行业需求柔性引才用才,大幅提升企业科研人员占比。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支持初创项目200余项,投入资金8亿多元,引导资本投入30亿元以上。三是完善创新容错机制。出台科创“20条”专项支持政策,明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研发投入强度要求,实现与企业领导薪酬挂钩。正确处理容错免责与追责问责的关系,健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完善市属企业经营投资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支持国有创投机构建立尽职免责机制,以容错机制释放创新活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百分零部件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