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全国两会丨建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赋能工业场景
2025-03-14 10:01:00拓斯达科技阅读量:15431 我要评论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拓斯达董事长兼总裁吴丰礼赴京参会,他建议把制造业应用场景作为我国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场景建立、数据采集、产业融合、人才体系完善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赋能工业场景。
人工智能助机器人完成“体力“到“脑力“升级
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专用设备"向“通用智能体"跃迁的关键期。传统机器人是编程式控制,属于执行系统,侧重于“体力”,如精度、速度和刚性。而智能机器人则基于生成式技术,是智能决策系统,在具备体力优势的基础上,更强调“脑力",例如感知、学习、决策和指挥。人工智能助机器人完成“体力"到“脑力”的升级。
吴丰礼认为,工业应用不仅是当前智能机器人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人形机器人突破技术瓶颈、积累应用经验,从标准化场景向复杂场景、从单一任务向综合任务跃迁的必经之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不仅可以优化现有应用场景,还能创造新的应用场景。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统一旦规模庞大,以及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非常有利于机器人的训练和发展,
建立工业应用场景和数据采集中心
推进智能机器人工业应用场景和数据采集中心建设。建议以“场景牵引+数据驱动"双轮协同模式为依托,通过制造业应用场景和数据为智能机器人的算法和算力提供有力支持,再“反哺"制造领域,持续优化智能机器人的性能和适应性。再根据技能成熟度逐步外溢到商业和家用场景,
·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构建高质量、可信赖的数据库,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深度融合
建议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机器人企业携手合作。由人工智能企业搭建高质量的基座大模型,机器人企业针对专属应用场景开发垂直模型,并构建“云-边-端"协同体系,加速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场景适应性。
构建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体系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吴丰礼建议:
·加强跨学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实施人才认证计划,建立智能机器人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吸引跨领域团队协同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未来,拓斯达将会联合大模型公司共同打造面向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行业专模型并构建面向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云-边-端”协同体系,以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进而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场景适应性,推动机器人从“能干活“到“会干活”,争取成为“最懂工艺的智能机器人"。
撰稿|黄子欣
审校|刘京京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百分零部件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从高原基建到高端装备:新松&仁新携手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化应用(上)
随着“具身智能”于2025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等诸多科技热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面前。- 2025-04-25 13:07:36
- 7625
-
上海发那科致力于为制造企业提供包括解决方案和技术培训在内的服务,以领先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各行业深度赋能。
- 2025-04-18 13:30:29
- 11903
-
根据《广东省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程序》有关规定,由广州锐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双操作臂复合机器人》团体标准,已通过专家组审查。
- 2025-04-03 13:15:11
- 16080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