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模协理事长、监事长单位领导参观航天模具公司
2025-06-03 13:39:10成都市模具工业协会阅读量:18882 我要评论
2025年5月29日,成都市模具工业协会理事长郭芝忠,协会监事长邓兴强,副理事长石晓卿、吴志坚、王勇、朱晓松、秦玉良、陈斌、郭易,秘书长杨华军及顾问曹建、叶有德、王新平等一行18人,赴成都航天模塑有限公司成都模具分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模塑”)开展技术调研与行业交流。航天模塑总经理刘军携管理团队热情接待,双方围绕精密模具技术创新、智能化升级及产业链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刘军总经理陪同下,协会领导们首站参观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术部。技术部部长黄云东详细介绍了部门创新实践,通过引入航天级信息化管理工具与跨部门协同机制,实现研发周期缩短25%以上。凭借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及团队协作方面的卓越表现,该部门斩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好班组”“金牌班组”双项荣誉,成为航天尖端技术向汽车制造领域转化的行业典范。


协会领导们随后深入航天模塑智能化生产车间,实地考察柔性制造产线在汽车精密注塑模具领域的落地成果。刘军总经理现场介绍产线运行,并指出:“该产线可兼容多类型、多规格、多批量产品生产,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设计-加工-检测’全流程效率提升30%-40%,且无需大规模设备改造即可快速切换生产任务。”航天模塑以“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为目标,推动模具制造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化升级路径,其成果备受与会领导关注。
在专题交流环节,双方围绕柔性生产线建设展开深度研讨。协会领导重点针对产线自动化水平、核心建设要素及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提问,航天模塑刘军总经理以及产线开发商GF加工方案陈迎军总经理一一解答。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1. 柔性产线具备强适应性、高生产效率、低综合成本及短交付周期等优势,是应对多品种、小批量市场需求的核心解决方案;
2. 智能化升级需以数据贯通和工艺标准化为基础,实现“硬装备”与“软系统”深度融合;
3. 行业亟需构建开放协同生态,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突破精密模具共性技术瓶颈。











郭芝忠理事长总结指出,航天模塑的航天基因与智能制造实践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其“技术跨界融合、数据驱动制造”的理念值得全行业借鉴。协会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会员单位与产业链领军企业协同创新,助力成都模具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此次调研活动以技术为纽带,促进了航天技术与模具制造的深度融合,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未来,协会将深化此类跨界交流,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共同谱写成都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百分零部件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