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稀饭卖出个百万富姐
- 2012年11月08日 17:02 百分零部件网 浏览次数:2237次
-
那么远的地方去。1999年3月的春天,李姐夫妻俩来到了成都,准备从这里前往西藏。可是,夫妻俩一打听机票价格就傻眼了,从成都到拉萨一张机票就要一千多元钱。如果坐汽车,一周后才能抵达拉萨。可李姐的心脏不好,还有高血压,根本不能坐长途汽车。犹犹豫豫中,他们滞留在了成都双流机场附近。在滞留的那几天里,夫妻俩决定先在机场附近的双流县城卖稀饭。接下来,他们跑破脚板,磨破嘴皮,才在双流县城棠中路找到了一个只有6平方米的门面,花3000元的年租费租了下来。办完各种手续,他们的钱已用光了。辜强只好又悄悄回到老家,向自己的亲戚好说歹说借了6000多元钱,加上这笔钱,李姐夫妇总共投入了1.5万元,稀饭店总算开张了。
延年益寿稀饭你喝过吗?美容养颜稀饭你喝过吗?稀饭的确不好卖呀!两口子起早贪黑地干呀干,但稀饭店的生意并不见好。开张三个月,就亏本3000多元。面对这一切,李姐急得寝食难安。她明白,再像这样下去,不但赚不到钱,反而又要增添新债。一天,一位工商局的同志前来收管理费,李姐向他倒苦水。那个同志只说了一句话,就把李姐镇住了:“开稀饭店啊,一定要改变经营理念,要有创新意识才行。”李姐并不太懂什么“理念”,什么“创新”。但她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要变才得行,不变只有死路一条。怎么变呢?晚上一收工,夫妻俩就躺在几条板凳拼起来的“床”上开起了“卧谈会”。李姐自言自语地说:“早上喝稀饭是中国人的传统,那么改在中午或者晚上喝稀饭可行不可行呢?”“是啊!为什么不能把稀饭当成正餐做呢!”丈夫也兴奋起来。思路一打开,两口子便顺着这个方向热烈探讨起来。
李姐认为:中午晚上喝稀饭是可行的。原因有二:一、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对大鱼大肉吃腻了,喝点稀饭爽爽口是一种“必要”;二、如果把稀饭当成正餐来吃,就必须改变一些特点,“素稀饭”肯定不能满足需要,只有推陈出新,改良稀饭品种,推出营养又可口的“荤稀饭”才行!比如“鱼稀饭”系列、“腊肉稀饭”系列、“斑鸠稀饭”系列、“肥肠稀饭”系列等等。另外,还可根据稀饭的特点配置各种各样的菜品。这样,就把大餐的饮食特点结合了进来。卖稀饭也就不可能再是微利行业了。两口子越想越兴奋。第二天,他们就开始分头行动起来:丈夫辜强负责搞“课题研究”,就是熬稀饭;李姐继续研究“战略问题”。为了创建属于自己的稀饭品牌,她给自己的稀饭取了一个通俗易记的名字——李姐稀饭大王。
夫妻俩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为了创建“稀饭大王”的品牌,辜强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便研究出了十几种荤稀饭,还发明了一种他为得意的食品——“野生蒌龙花粥”。这是一种绿色食品,全天然、全野生、全绿色,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为了熬稀饭,辜强必须头天夜里就泡好大米,凌晨3点开始生火,然后加井水文火熬制。他用的大米全是仁寿的农家新米,所有的配料也全是仁寿县的山珍或者野生植物。为了把住质量卫生关,他对每一种原材料都严格挑选,精心清洗。同时,负责外联的李姐又在双流电视台做了一系列广告,大胆提出“改变稀饭传统喝法,把稀饭当成正餐,把稀饭当成营养餐”的新餐饮理念。这一招还真灵,许多老人和妇女纷纷赶来“李姐稀饭大王”想尝尝鲜,瞧个动静。
新品稀饭正式营业那天,一大早,夫妇俩熬了5锅不同类型的稀饭,免费给顾客品尝。客人们吃完后个个赞不绝口,都觉得稀奇,因为他们从来都没见过稀饭也可以做出这么多花样来。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小店的客人就比原来多了好几倍,并且点名要品尝那些特色稀饭。此后,前来品尝稀饭的客人便络绎不绝,每天的客流量达到上百人
(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分零部件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百分零部件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百分零部件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